民以食為天,想立足于這個社會,衣食住行,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,人是鐵,飯是鋼,當今生活節奏的加快,人們對食物的追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人生七味:柴米油鹽醬醋茶,有了油脂的參與,我們才能攝入足夠的脂肪能量,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,家庭用油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品種。
如今市面上出現了很多種食用油,比如花生油、橄欖油、菜籽油等,由于很多商家對上述的一些油進行了宣傳,所以就會讓不少朋友覺得經常吃大豆油不健康。
什麼是大豆油?
大豆油顧名思義,來源于大豆的種子,大豆是目前世界上產量較高的油脂,它分為壓榨大豆油、浸出大豆油等。
制備大豆毛油的方法分為壓榨法和浸出法,此外,還有水酶法和水代法,兩種方法是油脂制取業的發展趨勢,但是目前還沒有普及,市場仍以壓榨法和浸出法為主。
大豆油的保質期最長也只有一年,質量越好的大豆油應該顏色越淺,為淡黃色,清澈透明,且無沉淀物,無豆腥昧,溫度低于零攝氏度以下的優質大豆油會有油脂結晶析出。
豆油中含有亞油酸、亞麻油酸、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成分都比較高,同時有很好的食療保健功效。
經常吃大豆油真的不健康嗎?
發表在內分泌學學術期刊《Endocrinology》上的一篇論文強調,大豆油會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,不僅會損害我們的健康,還會導致青少年自閉癥。
需要注意一點,大多數食用油在制作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少量的反式脂肪酸,但是由于產生的量少,所以它對人體基本沒有什麼危害。
醫生提醒:這3種油盡量少吃或不吃,建議早了解
第一:自榨油
有些人喜歡自己榨油,或在市面上購買小作坊的土榨油,認為這種油無添加,更天然,所以更健康。
殊不知這種油對健康的威脅更嚴重,甚至是致命,農村自榨油的確一直被詬病,原因無非是衛生條件差、原料摻假、未通過精煉......
其中,最讓人畏懼的還是自榨油可能產生黃曲霉素,自榨油,其酸價指標、氧化程度等各項理化指標都大大超過國家標準,不僅如此,專家表示目前超市的調和油是營養價值豐富,且安全合格的食用油。
第二:反復高溫加熱的油
反復加熱過的食用油,就是人們常提到的「老油」,諸如炸油條、炸薯條的油,如果不及時更換,那就成了醬油般顏色的老油。
食用油高溫加熱后,營養價值就會降低,其原因是高溫加熱可使油中的維生素A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E等被破壞。
同時,因氧化還使脂肪酸受到破壞,經高溫加熱的油,其供熱量只有未經高溫加熱油的1/3左右,而且不易被機體吸收,并妨礙同時進食的其他食物的吸收。
第三:開封過長的油
實驗顯示:即使是有添加抗氧化劑的食用油,其最佳食用期限也僅為3個月,一旦超出這個期限,則有可能會由于油脂酸敗導致人體健康出現問題。
長期食用甚至會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,血脂增高發生,還會加速人體衰老,增加腫瘤、心血管病等疾病發生的風險。
如果超過了三個月沒有使用,剩余的食用油最好就扔掉,否則不注意飲食的健康,經常攝入了這些受到氧化的食用油,有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,這樣就無法獲取里面的營養物質來促進身體健康了。
食用油有哪些禁忌?
橄欖油不宜過量橄欖油一加熱就會膨脹,所以烹制同一個菜,橄欖油需要的量就會比其他的油少一些。
因高溫(150℃以上)不僅營養成分遭破壞,而且可使不飽和脂肪酸聚合成毒性較大的大分子化合物。
可以選購一種營養結構較為合理的油,比如雙低菜籽油,搭配其他種類食用油。